稻米市场观察
市场购销清淡 米价以稳为主
截至6月27日,全国大米均价4075.00元/吨,环比上涨24.17元/吨,较1月初上涨108.33元/吨,涨幅2.73%;稻谷均价为2883.64元/吨,较1月初上涨200元/吨,涨幅7.45%。上半年稻谷均价呈现上涨趋势,受采购成本支撑,米价走势与稻谷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终端大米消费需求偏弱,涨幅不及稻谷,市场“稻强米弱”现象持续。
一、大米市场价格概述
(一)粳米市场
粳米价格有稳有涨,成本支撑明显。加工企业大米订单有限,开工率偏低。
截至6月27日,黑龙江圆粒米出厂主流价3760-3900元/吨,按质定价,环比稳定。长粒香米出厂价4100-4500元/吨,环比下跌1.18%。绥粳18长粒香刚需走货,米价小幅微涨。吉林超级稻大米出厂价4240-4360元/吨,个别略低在4100元/吨左右,环比上涨0.47%。辽星大米出厂价4080-4200元/吨,环比上涨2.48%。盐丰大米出厂价3960-4040元/吨,环比上涨0.25%。江苏普通圆粒大米出厂价3920-4040元/吨,环比稳定。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6日,我省各地区粳米均价为:西安地区6900元/吨,宝鸡地区6460元/吨,咸阳地区7920元/吨,渭南地区7500元/吨,铜川地区6920元/吨,延安地区6600元/吨,榆林地区8720元/吨,汉中地区6280元/吨,安康地区7140元/吨,商洛地区7180元/吨。
(二)籼米市场
籼米价格缓慢上涨,市场购销仍较清淡,采购成本支撑,米价微幅上涨,但由于下游需求支撑不足,大米出厂价涨幅有限。
截至6月27日,安徽丰两优大米价格3800-3940元/吨,环比上涨0.26%。湖北产区丰两优大米出货价格3880-3980元/吨,环比上涨0.51%。湖南产区中晚籼米主流价格为3840-3920元/吨,环比上涨1.04%,湖南黄华占米主流出厂价格为4360-4440元/吨,环比上涨0.23%。江西中晚籼米主流出厂价3820-3960元/吨,环比上涨0.52%。江西黄华占米主流出厂4300-4440元/吨,环比上涨0.46%。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7月16日,我省各地区籼米均价为:西安地区5600元/吨,汉中地区5460元/吨,安康地区6500元/吨,商洛地区4900元/吨。
(三)进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6月我国进口大米23万吨,环比减少23%,同比增加182.7%。2025年上半年,累计进口大米145万吨,同比增长97.4%。截至6月底,2024/25年度共进口大米213万吨,同比增长74.1%。6月出口大米9万吨,环比减少50%,同比增长33.3%。2025年上半年,累计出口大米60万吨,同比增长7.4%。截至6月底,2024/25年度共出口大米95万吨,同比减少14.4%。
二、稻谷市场行情动态
(一)粳稻市场
北方粳稻谷价格涨跌稳互现。基层余粮不断下降,储备轮出有效补充市场供应,但市场需求清淡,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不高,成交量有限,价格僵持或局部上调。
截至6月27日,黑龙江圆粒稻谷到厂主流价2820-2940元/吨,按质定价,环比稳定。黑龙江长粒香稻谷到厂主流价3020-3200元/吨,环比上涨1.63%。长粒香大米按需走货,米厂稻谷到厂价上调。吉林超级稻谷到厂主流价3000-3200元/吨,环比上涨0.65%。辽星稻谷到厂价3080-3120元/吨,环比上涨1.97%。盐丰稻谷到厂均价3000-3040元/吨,环比上涨0.33%。江苏普通圆粒稻谷到厂主流价3040-3120元/吨,环比下跌0.65%。
(二)籼稻市场
南方籼稻价格整体上涨。当前中晚籼稻供应以地方储备轮出陈粮为主,企业参与积极性低,加工企业新订单有限,以刚需补货为主。部分转向早稻购销。优质稻谷粮源少,贸易商惜售推高价格。
截至6月27日,安徽丰两优稻谷主流到厂价2580-2660元/吨,环比上涨0.38%。湖北丰两优稻谷主流到厂价2620-2700元/吨,环比上涨1.14%。湖南中晚籼稻谷主流到厂价2580-2660元/吨,环比上涨1.16%。湖南黄华占稻谷主流到厂价2860-2980元/吨,环比上涨1.04%。江西中晚籼稻谷主流到厂价2580-2640元/吨,环比上涨0.77%。江西黄华占稻谷主流到厂价2880-2960元/吨,环比上涨0.69%。
(三)托市稻谷轮换情况
6月,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247.2万吨,实际成交30.17万吨,成交率12.22%,成交均价2667元/吨。其中粳稻成交29.66万吨,均价2668.7元/吨,中晚籼稻成交0.43万吨,成交均价2590元/吨,早籼稻均未成交。
三、国际市场行情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7月预估供应量不变、消费量、贸易量增加、库存减少。由于美国产量减少部分被菲律宾和加纳等国期初库存增加部分抵消,全球大米供应基本持平。中国预计释放更多政府储备用于饲料方面,消费量和其他用量随之增加60万吨,将达到创纪录的5.416亿吨。缅甸出口量增加,大米贸易量增至6180万吨。中国和缅甸库存调低,全球期末库存下调至1.873亿吨。
表1 大米供需表(单位:百万吨)
国际热点: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增加,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宽松,加上东南亚大米主要进口国的夏秋稻谷进入收货季节,贸易商观望心理增强,近期国际大米价格反弹受阻、继续下行,预期短期仍将保持弱势。截至6月27日,泰国5%破碎率大米出口FOB报价406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0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385美元/吨,周环比下跌4美元/吨,为2021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
四、 后市分析
当前国内稻谷市场整体处于新陈交接期,主产区新季早稻收获上市量逐步增加,质量及产量均好于上年,但产量增加导致市场预期走低,当前开秤价不高,加上早稻与小麦、玉米价差较大,预计后期早稻收购价上涨乏力,陈稻市场购销趋弱,价格延续稳中下行趋势。
新米上市供应宽松,国际米价持续下跌。同时受传统消费淡季叠加高校暑期影响,大米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加工企业走货速度不快、开机率普遍较低,预计市场稳中偏弱行情将持续。
洛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