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首页 > 市场信息 > 市场观察
2017年九月陕粮市场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19     作者:admin      浏览量:179       来源:      分享到:
20179
 

小麦

陕西市场

        跨省移库小麦。截至9月底,跨省移库小麦陕西市场共成交8.96万吨,成交总金额2.19亿元。现已出库7.95万吨,未出库1.01万吨。其中,67笔合同(共计3.16万吨)已全部交割完毕,买卖双方已经验收确认并为双方结清货款。
        截至9月25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7年新产小麦126.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7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3.5万吨。国标三等以上小麦,关中地区企业收购价格2200元/吨-2500元/吨。
        由于制粉企业对于“双节”的备货基本结束,小麦的需求量较前期有所减少,减缓了之前供需偏紧的市场格局。但受制于本省今年夏收小麦质量较差、粮源较少,故预计后期麦价涨势趋于平缓,最终会回归平稳。

全国市场

产区麦价整体趋稳,局部价格小幅调整
        近段时间以来,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止涨趋稳,个别高价区价格出现小幅回调。原因是制粉企业“双节”备货基本结束,小麦采购放缓;同时随着秋粮的上市,部分贸易商为秋粮收购出售小麦增加,前期市场供需偏紧的格局也趋于缓和。
        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540元/吨左右,山东德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50元/吨左右,河南郑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20元/吨左右,江苏徐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40元/吨左右,安徽宿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40元/吨左右,相对于前期价格局部略有10-20元/吨的小幅调整。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2469元/吨,周比上涨8元/吨;2017年第35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39.66,周比上涨0.34%。
        中储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9月中旬中储粮在冀苏皖鲁豫鄂六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2374万吨,较往年减少340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小麦产量为12375万吨,同比增产107万吨。这意味着在总产量增加而收购量减少的情况下,小麦的市场供应状况较上年同期较为宽松。据了解,尤其在河北、山东两省,目前粮商和农户均有数量不等的小麦存货。

期货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一收高,因基金在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发布关键作物报告前回补空头,且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春麦期货走强亦提供支撑。CBOT12月小麦期货合约收高4-1/2美分,报每蒲式耳4.54美元。
       在美国农业部周五发布美国小谷物总结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前,交易商已经开始调整仓位。
随着2018年冬小麦作物播种工作的进行,美国大平原地区南部周末的降水改善了土壤墒情,给小麦价格带来一定压力。
        周一收盘后美国农业部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9月24日当周,美国冬麦种植率为24%,低于预期的26%。
        分析师周一称,俄罗斯上周小麦出口价格上涨,因国际小麦价格走高且买家需求坚挺。
今日CBOT小麦期货预估成交量为82,100手。
        堪萨斯城交易所(KCBT)12月硬红冬麦合约收高3-3/4美分,报每蒲式耳4.54美元。
MGEX12月硬红春麦合约上扬14美分,收报每蒲式耳6.48-3/4美元。
        10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85.2美元/吨,合人民币1224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06元/吨,较上日涨16元/吨,比去年同期涨167元/吨。

后市分析

        小麦作为“政策性”较强的品种,后市情况更多取决于即将出台的新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程国强在十八届中国粮食论坛上的演讲,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60元/吨的几率很大,若此建议最终得到落实,后期会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后期小麦产量甚至其价格的走势,所以新政策的出台将为小麦下一步的走势明确方向。
        当前夏粮集中收购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来看,当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较高,再加上今年的收购量,目前市场上粮源相对充足。从制粉企业来看,前段时间受双节影响而导致上涨的小麦价格,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面粉提价幅度远低于小麦价格上涨的幅度,从而导致制粉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若后期小麦价格继续上涨,企业将难以承受过高的价格,这将也是抑制小麦价格的上涨原因之一。故预计后期小麦价格难以维持上涨趋势,加之今年春节较往年晚,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小麦轮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小麦的市场价格。

 

玉米

现货市场

        接国家有部门通知,今年东北地区新产秋粮即将上市,为切实做好玉米和大豆收购工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新粮,稳定市场预期,2017年10月底暂停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竞价销售。
随着天气转晴,9月中旬起华北黄淮地区早熟新作玉米上量增多,而9月下旬开始华北黄淮产区秋玉米也逐渐步入上市期,随着新玉米快速供应市场,华北地区经历了一场连续了半个月的持续下跌行情,其中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已经跌至1670-1750元/吨,较9月初的高位累计跌80-180元/吨不等。而截止9月27号,山东地区玉米下跌势头明显放缓。月末由于华北黄淮地区大范围持续降雨,新玉米晾晒及购销均受阻,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逐步止跌趋稳。另外,东北产区仍在陈玉米供应为主导,临储拍卖成交价仍作为底部支撑玉米价格,且新玉米由于刚刚上市,一般会有需要一个月的后熟期,才能作为能量饲料使用,销区部分饲料企业对优质玉米仍存需求,东北玉米价格坚挺运行,最后一周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小幅上调10-20元/吨。   
终究其原因:1、华北地区再现降雨天气,企业上量受到影响,2、在经历连续下跌之后,农户开始惜售,卖粮积极性下降。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QQ截图20171009170322.jpg

 










期货市场

        受小麦期货市场上涨带动,加上本周五美国农业部称,截至9月1日,美国玉米库存为22.95亿蒲式耳,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增加32%,不过低于市场预期的23.1-24.5亿蒲式耳,库存数据低于预期,对价格利好,提振本周CBOT玉米期货震荡上涨。截至9月最后一周,12月合约报收355.2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五353.5涨1.75美分/蒲式耳。
        十一前后产区新玉米迎来集中上市高峰期,季度性供给压力增强,压制连盘玉米价格震荡下跌,截至最后一周周五,连玉米主力1801合约报收1693元/吨,较前一周五跌23元/吨。

市场供应

        截止9月底,临储玉米累计成交已至5041万吨,其中,9月份累计成交830.7万吨,预计 10月份仍余1000万吨陈玉米出库供给市场。同时,10月份,临储玉米拍卖并未暂停,国庆节假后,临储拍卖周计划投放量仍维持在300万吨以上。再叠加,10月份,产区新玉米迎来集中上市高峰期,市场供给压力大增。        

需求

        虽然本周淀粉、酒精行业开机率继续回升,但是,在新粮集中上市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华北地区加工企业观望、避险情绪增加,多维持安全的低库存状态,采购原料仍以随用随买的方式为主;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仍以消耗陈玉米库存为主,大部分企业暂未启动新玉米收购工作。
目前养殖户集中出栏,市场供应量增加,猪价持续下滑,节前备货也未能对猪价形成支撑,同时,环保影响因素仍存,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仍较低,饲料终端消费恢复仍较缓慢,销区贸易商、企业采购玉米心态仍偏谨慎,多在等待新季规模上量。

陕西市场

        受连阴雨天气影响陕西地区玉米集中上市时间推后,部分秋粮零星上市,35%水分以内新粮价格在1200元/吨左右,15%水分价格在1760元/吨-1800元/吨。加工企业用量仍为产区购入的库存。据了解,因今年秋季雨水丰富,秋玉米的质量普遍比春玉米要好,但收割期连续降雨导致新玉米毒素超标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值得关注。

后市展望

        进入10月份,主产区秋玉米将陆续迎来上量高峰期,季节性供给压力逐渐显现,而玉米深加工企业对玉米采购心态仍谨慎,深受环保督查的影响,短期内玉米饲用需求相对偏淡,10月上旬行情或大概率承压下行,但是由于今年新玉米减产,而深加工产能需求大幅增加(据Cofeed调查,未来一年国内深加工复产、扩产或新建的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且大部分新增产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中淀粉+酒精+添加剂行业新增企业数达42家,年度总加工玉米数量逼近4000万吨,达到3869万吨),也就是说未来玉米整体供需面格局将得到改善,市场信心恢复,玉米价格下行的空间或不大,对于玉米长线走势可谨慎看好。
 
 

油脂

国际市场

        2017年农产品仍然是丰收年,全球大豆丰产,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9月供需报告显示:2017/1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3.48亿吨,8月预估3.47亿吨,上调108万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预期全球菜籽油产量达2879万吨,也创出新高。
        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的一周里,美国原油日均产量增加1.4万桶,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956.1万桶/天。周五收盘时,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11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约报收49.29美元/桶,比一周前下跌4.6%。ICE交易所12月布伦特原油期约报收55.62美元/桶,比一周前下跌3.3%。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28日的一周,美国2017/18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1,016,100吨,其中对中国售出608,900吨。

国内市场

        2017年的商品市场跌宕起伏,大部分商品出现了见底反弹的走势。上半年三大油脂均是从年初的高点展开调整,持续下跌至6月初。之后跟随商品市场展开反弹,持续上涨,在9月初附近创出反弹的新高。
9月份后油脂均有调整,之前已有近3个月的反弹,有调整需求。而且近期市场主力如黑色系品种均调整,带动整个市场下跌。加上国庆长假临近,市场观望气氛增多,主力也有离场控制风险的需求。由于长假也是油脂消费高峰期,构成短期利好,油脂调整走势较为温和。
有机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720万吨,11月份预计为880万吨,国内大豆原料供应仍将充足。虽然四季度是国内油脂消费的旺季,豆棕价差进一步缩小,将有利于豆油库存的降低,但短期来看,三大油脂市场豆油库存压力最大,豆油市场将呈远强近弱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