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大米需求旺季不旺现象越来越明显,但目前距离国庆节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且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长达8天,经销商备货需求增加,刺激大米走货加快。大米需求逐渐回暖,新米上市节奏更快。目前,南方各地早熟中稻已开始大量收获,上市量也将快速增加,对市场构成新的压力。
早熟中稻收获加快 新米上市逐渐提速
当前,南方中稻收获进入高峰期,各地正在有序推进。据了解,今年湖北中稻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当前新稻品质较上市之初有所提升,出米率从60%~61%提升到63%~64%,米质和口感均比去年好。目前,湖北米厂中稻毛粮收购价1.23~1.24元/斤(水分14%~15%、出米率63%~64%),同比下降0.02元/斤左右;粮库挂牌收购价1.30元/斤(国标三等)。
湖南2200多万亩和江西2100多万亩中稻陆续开始收获,新稻少量上市,东北地区部分早熟品种水稻也迎来开镰。随着新稻收获加快,新米上市步伐开始提速。预计东北新米将很快抵达南方主销区,满足人们尝新尝鲜的需求,市场逐步进入新作与旧作交替期。在新稻上市增加的压力下,稻米市场整体稳中走弱。
9月16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900元/吨,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80元/吨、长粒粳稻294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黑龙江鸡西圆粒粳稻收购均价266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84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05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圆粒粳米出厂价3710元/吨,下跌15元/吨。黑龙江省龙江县圆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周环比下跌20元/吨;长粒粳稻3000元/吨,上涨20元/吨。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收购价294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470元/吨,周环比下跌30元/吨。湖北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595元/吨,周环比下跌12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36元/吨,下跌8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稻收购价259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00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20元/吨,均持平;“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60元/吨,下跌40元/吨。
江西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20元/吨,周环比下跌2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持平。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2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6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安徽产晚粳米434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广东东莞常平市场湖北产优质晚籼米批发均价4990元/吨,江苏产优质杂交晚籼米批发均价4410元/吨,黑龙江产普通粳米批发均价4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市场主体信心不足 托市收购仍将启动
今年粮食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年初小幅反弹后持续弱势运行。新麦上市后,虽然产量略低于上年,且进口小麦大幅减少,但由于市场信心不足,市场依旧低迷。国家于6月份启动了托市收购,目前麦价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徘徊。
截至目前,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10016万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中,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1300万吨,预计旺季结束可达1500万吨左右。由于托市收购量较大,饲用小麦替代量同比增加,加上进口小麦大幅减少,后期小麦市场有望率先走强。
早稻价格上年创出历史新高后,在今年产量增加和大米进口大增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新稻收购价低开低走,市场主体收购谨慎。江西启动早稻托市收购,截至9月10日托市收购量48.5万吨。江西早稻收购量同比大增,主要是国有企业收购量大幅增加,有效托住了市场。
截至9月10日,江西省早稻收购量为418万吨,同比增加89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40万吨,同比增加52.5万吨)。截至8月31日,湖南省累计收购早稻137.8万吨,同比增加24.6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70.3万吨,同比增加16.8万吨)。浙江省台州市早稻收购顺利结束,其中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共收购入库本地早稻15.19万吨,同比增长18.8%,创近年来新高。随着收购任务完成,国企逐渐离场,预计早稻价格将逐步趋弱。
目前,南方各地中稻收获已进入高峰,新稻也将很快迎来批量上市。考虑到当前新稻长势良好,且政策性稻谷成交同比增加,大米进口大幅增长,粮食市场整体走势依旧低迷,市场信心难以提振。预计新稻旺季收购期间,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大,且启动的时间可能早于上年,启动范围也可能大于上年。